• English
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
地方频道
党建文苑
当前位置:首页>党建文苑 -- 正文
《纪念屈原》
2024-06-09 10:52:23
来源: 新时代党建新闻网   浏览量:955705次
人工智能朗读:

    《纪念屈原》作者:融者融

    两千三百数年前,荆楚屈原热血丹。

    正气浩然鸿志远,博学直率好清廉。

    勤思参政谋国事,力主革新重任担。

    立法明章倡美政,联齐抗秦卫国权。

    报国鸿志胸怀阔,无奈昏君拒纳言。

    迫害忠臣逐圣士,误国贪恋自身安。

    亡国之痛人民怨,无力回天叹世艰。

    宁死不屈明志愿,投江自尽誓忠贤。

    忠臣随去留名著,九章离骚世代传。

    创作楚辞抒志愿,诗词绝美蕴涵繁。

    忧国尽智竭忠志,愁怨幽思恨佞奸。

    倡导爱国行正道,诗情意境感琼轩。

    明日又逢端午日,举国上下祭屈原。

    蓄兰沐浴除毒疫,吃粽划舟告上天。

    笑看今朝华夏盛,力争永世众心安。

    爱国忠义情长续,廉正人品代代传。

    融者融

    随想随融

    《融性思维的融力和融度》

    (一)

    一、力和能力的基本涵义

    1、力的基本涵义

    “力”,象形。甲骨文中的力,象耒形,有柄有尖,用以翻地。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,以及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。诸如:力学中常见的引力(重力)、向心力、离心力、拉力、弹力、摩擦力、平衡力、压力、阻力、冲力、支撑力、外力和内力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、动力、磁力、电力、核力,以及人的体力、智力、力量、力气;权力、权势、暴力、武力,等等。

    《说文》中讲:“力,筋也。像人筋之形。筋下曰:肉之力也。二篆为转注。筋者其体,力者其用也。”

    我国东周春秋末期,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科学家、军事家墨翟,即墨子(约公元前468~376),在《墨经》(公元前388年)中指出:“力,形之所由奋也。”就是说,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的原因。他还说:“力,重之谓下,举重奋也”。这就指出了物体下落,就是引力作用。他还论述了力系的平衡和杠杆、斜面等知识。

    《礼记·礼运》中的解释是:“其行之以货力”注:“筋骸强者也。”

   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中讲:“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。”

    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》中讲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”

   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讲:“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,顾力不能耳。”

    《汉书·食货志》中的解释是:“力农数耘”注:“谓勤作之也。”

    《汉书·灌婴传》中讲:“战疾力”注:“强力也。”

    《诗·邶风》中讲:“有力如虎,执辔如组。”

    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中讲:“以缚背刃,力上下,得绝。”

    韩愈(768年—824年12月25日),在《题木居士》中讲:“朽蠹不胜刀锯

    力,匠人虽巧欲何如?”

    《资治通鉴》中讲:“愿将军量力而处之”

    宋·王安石在《游褒禅山记》中讲:“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

    悔。”

    宋·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在《教战守》中讲:“盛夏

    力作。”

    按照人们的现有认识:力,一是指“人和一切事物的效能”。

    二是指“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”或“物体(物质)与物体(物质)之间的相互作用。”

    三是指“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(force)。如:摩擦力;斥力;引力;合力;冲力;压力;阻力;推力;拉力。”“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形变的外因.”

    四是指“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。”

    以及“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。”“力的大小、方向、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。”“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。”等方面的认知和思想。

编辑:朱颖 郭雅君 

责任编辑:郎少飞 高鹏 

审核:周福燊 郭帆 

终审:煜凯 

关闭